現在多元成家的議題正夯,全世界對於同志文化(LGBT)的態度也愈來愈開放,但台灣總體來說,對於這方面的教育與知識還是不足,有很多的父母親不願意正視兒童性教育這一環,而孩子們面對關於「性」的疑惑時,也羞於跟父母開口。
案例:
門診間總會有些害羞的小男孩,16歲的小華就是其中的一個,初次來到門診時,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,按照過去經驗,我馬上先請護理師迴避一下,再溫柔的詢問小華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。
一如往常的,這個年輕的孩子支支唔唔的說:「我屁股好像長了一些東西,可以幫我看看嗎?」,我點點頭,請小華趴在診療床上,他拉下褲子後,情況卻比我想像中的嚴重,這已經不是長了一些東西了,從肛門到會陰部都是滿滿的尖型溼疣,也就是俗稱的菜花,我請小華先坐起來,語重心長的解釋病情及後續的治療,並且按照慣例幫他抽血檢測愛滋病毒和梅毒,冷凍治療後請他下次週回診。
下週的門診開始前,我先確認的小華的抽血結果,愛滋病毒和梅毒都是屬於陽性的感染。我當下便想好該怎麼跟小華說明這樣的情況,輪到小華看診時,是媽媽陪同一起進入診間。
小華的媽媽看起來有點狀況外,一開口就問:「醫生,我小孩說他屁股長了一點東西,應該沒什麼問題吧?」
我跟他們解釋了小華的病情及抽血檢驗結果後,媽媽的情緒忍不住潰堤,在診間落淚,不斷的說:「我的孩子很乖,考試都前三名,我們是正常的家庭,怎麼會這樣、怎麼會這樣…」
而小華則是在一旁不知所措…
而小華則是在一旁不知所措…
什麼是菜花(尖型溼疣)?
尖型溼疣因為感染部位的疣狀增生,看起來如同菜花,所以有菜花的俗稱,又稱做生殖器疣或陰部疣等等,是因為受到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所造成的,人類乳突病毒有超過100型,尖型溼疣最常是由6及11型感染所致,好發部位就在生殖器、會陰處及肛門周圍。
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後造成生殖器周圍皮膚的疣狀增生 |
菜花是如何感染的呢?
菜花絕大部份都是經由「性接觸」所傳染的,好發於皮膚黏膜的部位,所以除了生殖器周圍,口腔及唇部也都有可能感染,感染後平均約有三個月的潛伏期,至於有些新聞報導因為公共浴廁、毛巾或接觸電腦鍵盤而傳染,其實在有完整的皮膚角質層保護下,機會微乎其微,目前也沒有科學證據證實會因此而感染,不用太過擔心。
菜花該如何治療?接下來又該做哪些檢查呢?
筆者在醫院的習慣,都會詢問患者是否願意進行愛滋病毒和梅毒篩檢,在未經保護的性行為傳染者,經常會發現檢測結果為陽性,此時可再針對篩檢結果做進一步治療。
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還是以液態氮冷凍治療為主,可再加以輔助外用的藥膏如樂得美(Aldara)或化疣敵(Wartec),嚴重的情況下,可進手術房使用電燒或雷射去除效果較佳。
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還是以液態氮冷凍治療為主,可再加以輔助外用的藥膏如樂得美(Aldara)或化疣敵(Wartec),嚴重的情況下,可進手術房使用電燒或雷射去除效果較佳。
菜花可以根治嗎?
如果是以皮膚病灶的清除來說,平均大概接受治療三個月的時間可以完全清除。可是問題在於HPV病毒感染的部位,並非一定會有病灶產生,大約只有一半的人會產生所謂的「菜花」,也就是說在看起來是正常的皮膚範圍上,有可能會帶有病毒,所以菜花在治療後的半年內,如果免疫力不好的人經常會復發。
根據醫學研究指出,在兩年內如果沒有菜花復發的情況,約有百分之九十的人皮膚細胞已完全清除人類乳突病毒。
簡單來說,在治療完病灶的半年內,是重要的觀察期,患者必須維持自身的抵抗力,若有復發的情況,就必須持續接受治療。
根據醫學研究指出,在兩年內如果沒有菜花復發的情況,約有百分之九十的人皮膚細胞已完全清除人類乳突病毒。
簡單來說,在治療完病灶的半年內,是重要的觀察期,患者必須維持自身的抵抗力,若有復發的情況,就必須持續接受治療。
如何與孩子談性?
或許是出生在民風保守及資訊尚不普及的年代,我回想了自己的成長過程,關於性教育,似乎只有模模糊糊,健康教育課本上介紹男女生殖器官的回憶。
而在這個網路幾乎無所不在,各式各樣媒體新聞不斷湧入生活的時代,我們又該如何讓孩子了解關於「性」的議題,甚至能夠與我們討論關於「性向」及「性行為」呢?
讓我們分幾個階段談起:
1.
3-6歲:此時期的兒童開始發現人分成兩種:男生及女生,男生有小雞雞,女生沒有。在這個階段,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(特別是小男生)有自慰的行為。
★本階段的性教育重點:
(1) 以開放的態度與孩子討論關於性別的問題:當孩子第一次發現男女生的「下面」長的不一樣的時候,可以用一些卡通圖來解釋男生女生性器官的差異,此時若父母以逃避的方式面對孩子的好奇,可能造成孩子錯誤的以為這是羞愧、做錯事,而導致往後有關於「性」的疑問時,羞於向父母開口。
(2) 若家中有新生兒誕生,也可以簡單的卡通影片向孩子解釋人類是如何繁衍下一代,以及精卵是如何相遇。
2.
6-12歲:此時期的兒童開始上小學,會接觸到越來越多外界的資訊,也會認識許多異性的長輩或同齡孩子。有些較早熟的孩子,開始出現「男生愛女生」等等對異性好奇的字句。
★本階段的性教育重點:
(1) 教孩子保護自己的身體是本階段的重點,首先可用”紅黃綠”的顏色區分方式,讓孩子在身題圖畫上以顏色來標示身體各部位代表的私密程度,如:手腳是綠色、肩膀 背部是黃色、胸部至會陰部及屁股是紅色等等。過程中可以孩子共同討論那些身體部位是不可被他人碰觸的。
(2) 若孩子出現對性好奇的行為或言語,可以開放的態度與孩子共同討論其心裡的感受與想法,但同時也必須明白設定與同齡孩子及他人相處的規範及身體界線。(不單只是針對異性)
3.
12-18歲(青春期):此時期的孩子,除了持續對性的好奇之外,開始出現較明顯的「性慾望」,也開始有可能將有好感的異性當作戀愛對象,較早熟的孩子,甚至有可能在青少年晚期嘗試性行為。
★本階段的教育重點:
(1) 在青少年時期的孩子,由於準備步入成年,逐漸邁向半自主的狀態,「我的孩子談戀愛了」絕對是讓父母親最感到擔心及煩惱的一件事。若此時父母仍舊沿用「絕對不可以」、「嚴格禁止」、「禁足」等嚴厲管教方式,很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,久而久之拉大親子之間溝通的鴻溝與高牆。
此時,父母必須將孩子看做一個小大人了!對於孩子的行為及生活,應在合理範圍內增加「尊重其獨立自主」的比例,與孩子共同討論此階段的交友規範,及孩子必須某部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,同時,必須讓孩子知道父母仍擁有監督及保護的責任,隨時在一旁守護。
(2) 在青少年階段,由於更有機會接觸到各式成人影片及色情資訊,有些青少年會開始嘗試性行為,又該怎麼辦呢?
首先,若孩子透過色情影片有手淫的行為,是不需嚴格禁止的。另外,也必須讓孩子開始接受正確的避孕及性病防治觀念,如各種性病的傳染方式、保險套的正確使用方式。
(3) 關於性向問題,同樣要讓孩子知道,不管戀愛傾向是「異性」還是「同性」,都不會影響到父母對他的愛與關心,減少同志傾向的孩子對於自己性向的困惑、罪惡感及他人異樣眼光的焦慮。
同時,父母親應用包容接納的態度取代責備,更能讓孩子願意以開放的態度讓父母親參與自己的感情世界,從而有可能減少了孩子暴露在各種危險性行為的可能性,而非像案例中的小華媽媽,一直到發現孩子得了性病,才明白課業成績不是唯一。
父母親對孩子的關心與牽掛都是一輩子的
太多的家長因工作忙碌或不知道怎麼關心孩子,而錯失了許多陪伴孩子成長的寶貴時機。不只是性教育,從現在開始練習與孩子說話吧,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天生氣質與人格特質,唯有透過不斷的溝通,才能摸索出一套最適合且溫暖的親子關係。
(本文作者為王昱澔醫師及江語蓁醫師)